轉載說明:這個部落格平台文章內容,以思惟為主,因此不做旅遊流水帳式的紀錄,也沒有大量旅遊照片可供欣賞。然似仍應對此次朝台之行有基本的介紹,乃請示天岳山法雲禪寺常住師傅,獲得同意,轉載官網報導文章 [1] 於這個部落格。
繼 2017 年朝禮普陀山暨天童祖庭後,應善信之請,天岳山法雲禪寺住持上智下願法師於 2019 年 6 月 10 日至 17 日,再度率領由 8 位法師及 19 位居士所組成的巡禮團,前往山西朝禮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道場 ─ 五台山。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據《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載:
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
唐代清涼國師於《華嚴經疏》中云:
清涼山,即代州雁門郡五台山也,於中現有清涼寺。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自北魏孝文帝(467-499)建大孚靈鷲寺、環匝鷲峰置十二院以來,逐漸成為華嚴道場;逮唐朝大力推崇文殊信仰後,更成為了著名的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佛國聖地。
大眾一行懷著虔誠恭敬心分別朝禮了由昔日大孚靈鷲寺及十二院逐漸發展出的廟群中心區 ─ 顯通寺、塔院寺大白塔、菩薩頂、萬佛閣;以及中心區外圍廟宇 ─ 普化寺、佛母洞、黛螺頂、殊像寺及南山寺。復循崎嶇顛簸、漫天飛沙黃土路,於海拔二至三千公尺高的群山峻嶺中,蜿蜒繞行巡禮東、北、中、西、南五頂,圓滿了殊勝的大朝台之行。藉由瞻禮大智文殊菩薩,效法覺者運用廣積之知識經驗,發揮饒益的般若智慧功德。
山西地處中國北方邊境,曾為崇信佛教的少數民族政權所統治,留下許多珍貴的佛教藝術瑰寶。此行除了主要目的地五台山之外,復驅車出雁門關,前往晉北塞外,瞻禮了金代佛宮寺釋迦塔、恒山懸空寺、遼金遺構大同華嚴寺、以及北魏雲崗石窟。這些建築與雕塑,除了殊勝壯觀外,誠如藝術家蔣勳所言,工匠們是在聽聞法師的講經說法後,將佛法內化於心中,再運用他們的工藝技巧呈現出來,因此特別能讓人從中感受到他們所要表現的佛法內涵。
《華嚴經‧淨行品》偈云:
右遶塔廟,當願眾生,履行正路,究暢道意。
遶塔三匝,當願眾生,得一向意,勤求佛道。
值遇佛宮寺釋迦塔殊勝難得因緣,智願法師帶領輜素二眾口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右旋遶塔三匝,隨後普回向,祈願法界有情眾,皆能共成佛道。
大陸諺云:「百年歷史看上海,千年歷史看北京,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山西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朝禮之行尾聲,大眾來到了晉中,參訪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平遙古城與晉祠,體取先民生活情景與世事的遷流變化。巡禮之行也在此畫下了圓滿句點。
此次五台山行,不僅朝禮了大智文殊菩薩,也增廣了見聞和知識。天岳山夢殊雲老禪師法語曾云:
參學之道,不在發腳頭陀,不在參訪尊宿;而是隨緣隨境,以「讀」的心情,面對宇寰中的人與事;不起分別,不作計量,虔誠如學子,認真的細心耕讀,方稱參學求道之人!
洵然,若能隨緣隨境,抱持認真細心耕讀的態度,相信每次的朝禮之行,都將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