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烏克麗麗」的夏威夷小吉他,因故已長達整整一年未曾碰觸了,近日因緣際會重新練習,發現指法生疏,和弦變換亦顯艱澀,彷若初學。然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反覆練習,伴隨著手指的疼痛,昔日感覺慢慢恢復,最後竟也能以較為困難的民謠刷法(folk rock)合奏出完整表演曲目。
練習的過程中,同時也思惟佛法「識田種子」唯識問題。過去一年雖未持續練琴,手指厚繭逐漸消失,但彈琴技法卻早已埋入識田種子中;當日後緣境來時,根塵再次相觸,識田種子馬上提供相應的資訊,這便是為何彈琴熟悉感很快又能恢復的原因。
依此比量類推可知習氣種子在無形之中對人的性格與行為所造成之影響,復又思及古德「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之警語 ── 人身處在欲界,對欲望之追求永無止盡,而起殺盜婬妄諸業行,生生世世隨業流轉,這是大家旅泊在三界之中都很熟悉的,要將其變為生疏;反之,吾人對佛陀所教導能夠幫助覺悟解脫的道理方法,卻一向陌生,當勤於道業而熟悉之,使之成為個人的修養。
禪宗祖德云:「觸類是道」,日常生活事物隨時可從中體取佛法的道理,斯為練琴當中所得體悟。
2019.7.18 後記
昨晚讀《楞嚴經》,佛陀亦以樂理做修行比喻。卷四經文云:
譬如琴瑟、笙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
琴瑟、笙篌、琵琶等樂器雖然本具妙音,但如果沒有巧妙之手指,也無法演奏出美妙的樂音,喻眾生雖然本具佛性,若不修行,佛性亦不能顯。這段比喻或可做為每次調音、練琴時之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