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沙惑

淨乘
2021-7-14  |  思惟

近日讀《圓覺法義》〈金剛藏品〉,談到三惑(見思、塵沙、無明),[1] 剛好就有電視影集以《塵沙惑》為劇名。據導演言,其劇情靈感即來自佛教經典中「破塵沙」的概念,將人世間的種種煩惱與心思比喻為「塵沙」,唯有破除了這些宛如塵沙一般的疑惑,人們才有機會能放下心中的執念。[2]

週日看了兩集,大致掌握劇情脈絡,警察與市議員聯手追查社會殺人案件,然而他們自身也都有一些不愉快的成長背景,成為他們心中所隱藏的陰影,左右他們的判斷與行事。余猜想隨著劇情的發展,在辦案過程中,他們也許會慢慢開始勇於面對心中的陰影,最終放下執念,獲得解脫。

導演用心良苦,讓劇中人物的「我」隨著劇情牽動,而有解脫的機會;沉迷於劇情懸疑起伏的觀眾是否能從中發現一些什麼,覺悟一些什麼,則看個人的根基了。

白雲老禪師在《漸修與頓悟》書中提到:[3]

開始的一種覺悟的現象,叫做始覺。……人原來是要有了一些問題有了一些障礙,有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造成痛苦時或悲哀時,才會有開始覺悟的機會,這是以一般人而言。……學佛的人,或出家的人,因為處的因緣環境的不同,所以開始覺悟的機會就特別大。

海報中有一段話:「善惡之外,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4] ?」是否與老禪師常說的,「從相對當中突破而顯現出絕對」是同一件事?只有待結局時才能評斷。

‧‧‧

2022.8.31 後記

影集最後仍以「隨業再造業」做為結局,符合現實生活,畢竟劇中人物並未學佛,要破塵沙惑談何容易?



[1]白雲老禪師講述(2017)。圓覺法義(初版)。高雄:千佛山白雲出版社。頁 334-340。
[2]《第三佈局 塵沙惑》角色關係解析!劉冠廷、張榕容、莊凱勛聯手辦案,從 12 位「關鍵人物」找兇手: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tw/culture/drama/g36655176/characters-from-trinity-of-shadows/
[3]白雲老禪師講述(2015)。漸修與頓悟‧心地法門(初版)。高雄:千佛山白雲出版社。頁 187-189。
[4]此處有語言文字上的盲點,既言「選擇」,即有「取捨」,結果還是在相對之中打轉。
相關文章
一則西洋哲語
2022/3/12

八十老人行不得
2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