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因誦《金剛經》,復喜蘇東坡書法,以因緣得西湖西泠印社《蘇軾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線裝刊本一函一冊,雖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余仍愛不釋卷,習氣使然故。
蘇東坡書此《金剛經》,緣於謫居海南島時,聽聞當地傳說:曾有一位挖銀礦者,遇山洞崩塌受困洞中多年,因誦經聲,被其他挖礦者發現而得救。這位受困者表示,其平日有誦《金剛經》之習慣,在洞中每當饑渴時,即誦《金剛經》,這時就好像有人從腋下拿出大餅給他一樣,以此度過這幾年。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三月二日,蘇東坡偶然和慧上人夜話此事,上人便拿出紙張請蘇東坡為他繕寫一部《金剛經》,東坡應允,用時一個月完成。蘇東坡書後自識云:
近歲有人鑿山取銀礦至深處,聞有人誦經聲。發之,得一人,曰:「吾亦取礦者,以窟壞不能出,居此不知幾年。平生誦《金剛經》自隨,每有饑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餅餌遺之。」
……元符庚辰三月二日,偶與慧上人夜話及此,因出紙求僕繕寫是經,凡閱月而成。非謫居海外,安能種此福田也。蘇軾謹題。
黃庭堅曾評蘇東坡書法: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時蘇東坡已 64 齡,晚年沉著正適合書此《金剛經》。
蘇東坡宦海沉浮,臨老仍遙謫海南島,《金剛經》中的佛理應該多少對其困厄人生有所助益,才能言道:「非謫居海外,安能種此福田也。」是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東坡得北歸中原,惜已花甲之年,不堪長途跋涉,翌年不幸病逝於途。
九百二十二年後(2022),時近農曆三月初二,余以得《蘇軾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因緣,略記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