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修行」二字產生疑情,從而親近了白雲老禪師。 [1] 爾後於聽聞佛法過程中,復又發現「分別、計較、執著」是生死流轉的關捩子,雖然如此,也只是奉如圭臬,從未深思。怠近日參究《指月錄》南泉普願禪師公案二則,方思及與現實生活的關係。
其一:
師問僧云:「夜來好風!」
僧云:「夜來好風。」
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云:「吹折門前一株松。」
次問一僧云:「夜來好風!」
僧云:「是甚麼風?」
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云:「是甚麼松?」
師云:「一得一失!」
其二:
上堂:「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犯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牧,不免犯他國王水草,不如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
公案中,參學者若以自我意識起分別,不免遭來善知識棒喝交馳;然於現實生活中,若無分別,則大小事亦難依輕重緩急而定處理優先順序,豈非造成生活秩序大亂?乃將此疑問往詣道場,乞師解惑。
或許是此問題,沾到了「與道相應,和生死有關」的邊,蒙師允為「喫茶有份」。
公案中有「水牯牛」,老禪師在《以法為師》中也提到放生牛(并及猴、龜、孔雀等),二者似有關聯?經師解說,印證了心中想法:「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