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一部廣為流通之經典,是經發端於長老須菩提啟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亦即發心學佛者,如何使所發之菩提心常住不變?如何使混亂之心調理適當?是為大哉問,亦是學佛修行首先必須知道的事情。邇來聆聽上白下雲老禪師介紹《金剛經》,於中獲得許多啟發,乃撮略其要,以為復習之用。
〈善現啟請分第二〉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發心學佛者,如何使所發之菩提心常住不變?如何使混亂之心調理適當?是本經之命題。
〈大乘正宗分第三〉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或有謂曰,既然《金剛經》講空,到頭來皆須空掉,又何必去學習呢?是亦所謂執著於表相,沒有內涵,成為無記空。
〈妙行無住分第四〉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無畏即無住也,以無所畏懼的精神行於布施,依己身能力所及而布施,不執著分別。
布施於他人是付出,於自己是放捨 ── 於物質而言,不去貪於物欲;於法,不貪於自我意識,亦要放捨,重點在從個人的修行著手。福德非福報,乃因修養而顯現之快樂、輕安、安穩。
老禪師闡釋佛法,可思議、可理解,合乎情理卻不落俗流。釋要與經文反覆參看,依之修行,可獲大饒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