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萬華東西雙園一帶舊稱「加蚋仔 」,每年農曆三月十二日是地方「大熱鬧」的日子,全庄舉行迎神遶境活動,迎請關渡 (干豆) 媽祖、木柵尪公 (保儀大夫)、大龍峒大道公 (保生大帝)、及霞海城隍等四尊神明一起出巡,保祐合境平安、物產豐收。為保存這項傳統,近年來萬華區公所結合了社區藝文表演、農漁產特賣 (社區內有台北農產公司及台北漁產公司) 等活動,將其擴大成為「加蚋文化節」。今年萬華社大 Lucy 肚皮舞班師生們,也很榮幸地參與了加蚋文化節閉幕晚會的表演。
藉由參與演出的機會,Lucy 先在課堂上做了小小的融入式教學,讓學員們對自身所處的社區,這項迎神遶境宗教慶典活動的由來,能有所了解。
* * * * * * *
為甚麼加蚋仔「大熱鬧」是這四尊神明 (關渡媽祖、木柵尪公、大龍峒大道公、霞海城隍) 出來遶境?可能代表水運和產業的影響力。早期居民出入,非常依賴淡水河運,和沿途的大稻埕、大龍峒、關渡往來密切。而木柵尪公則和種花產業有關。以前加蚋仔栽種的黃枝花、茉莉花蟲害很嚴重,當時沒有農藥,庄民就到木柵迎請尪公神像遶境驅蟲,庄民相信在遶境後,會立刻下西北雨,花朵上的蟲就會被掃清了。有一年蟲害非常嚴重,但說也奇怪,在神像遶境後一場大雨,害蟲都消聲匿跡了,庄民視為神蹟。
── 引述自陳杏枝「加蚋地區的宮廟神壇」
尪公遶境後會下雨除蟲害的傳說,似乎挺靈驗的,今年遶境當天 (4/7),果然大雨滂沱。尪公是保儀大夫的別稱,指的是唐代的忠臣張巡或許遠,他們在安祿山造反時,共同死守河南睢陽,始終不屈,最後殉城。河南地區百姓因感念其忠烈事蹟,建廟塑像以祀,奉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宋代皇帝為嘉許二人精神,又正式詔封許遠為保儀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從此「保儀大夫」這個稱號開始混淆,或指張巡,或指許遠。唐朝末年,河南一帶的高、張、林三姓家族為避黃巢戰亂而遷往福建泉州安溪,將祀奉保儀大夫的信仰也帶往福建。四百年前泉籍先民來台開墾,又將這項民間信仰帶至台灣,希望能保佑開墾順利。
* * * * * * *
幸好神明疼惜,沒讓這滂沱大雨一直持續下去,否則連文化節的其他活動都要跟著「泡湯」了。
加蚋文化節已舉辦數年了,主辦單位萬華區公所經驗充足,整場晚會的場控井然有序,請來了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銅管五重奏開場以及台北原住民新世紀文化藝術團表演 Lucy 很喜愛的原住民舞蹈。各鄰里參與演出的節目都很有實力與看頭,萬華社大所推出的 MV 舞蹈與中東肚皮舞當然也不賴,無怪乎台下觀眾大爆滿。
今天學員們整體的表現很不錯,專程來加油的同學讚譽有加。藉由此次的演出,希望大家都對自己社區的文化多了一分認識,相信這才是最重要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