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經第四集了,《不可能的任務 4》票房依舊大賣。除了阿湯哥攀爬世界最高塔──杜拜哈里發塔成為本片亮點外,正邪雙方最後決戰地點設在印度孟買,也讓本片增添了幾縷印度異國風情。如同本片導演及製片所強調的,這系列電影會遊歷世界各地,找到最具有異國風情的地方,利用這些異國風情的景觀傳達出娛樂效果。
於是當場景從杜拜轉換到印度孟買時,背景音樂立刻跟著變成了印度西塔琴演奏的《不可能的任務》主題曲旋律 (按這裏可試聽 );而既然來到孟買這個寶萊塢電影工業重鎮,自然也少不了寶萊塢歌舞的熱鬧場面。
美國好萊塢電影裏千篇一律的印度?
藉由本片在全球熱映,讓世界都能看到印度的同時,卻有印度的報導文章 提出了反思──為什麼美國好萊塢電影裏的印度,老是給人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就連本片也不能免俗。例如:
- 總是強調印度人異國情調的一面
- 門房總是要包著頭巾並且卑躬屈膝的
- 鏡頭帶到印度場景時,總是先來段西塔琴音樂旋律開場
- 總是會有人、車、牛擠在一起的混亂街景 (該報導慶幸本片至少沒有出現這一幕,但諷刺的是,這部片的印度街景,其實是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所拍攝的,請參考這篇文章「Tom Cruise spied filming new Mission Impossible in Vancouver」 。)
這樣的反思剛好也是這個學期社大教師讀書會談論的主題之一。
《文化地理學》一書提到,多數人對於多數地方的認識,來自各種媒體。換言之,人們對地方的印象往往深受媒體的呈現所影響,有時候甚至可能超越現實。
舉對東方國家的認識為例,若西方媒體帶給大家的是東方主義想像下的異國情調,再透過消費文化「買一點異國風味」的手法行銷,視聽大眾或消費者便可能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接收並陷入了西方白人所製造出來 (早期是透過文學作品近期則多了電影) 想像的異國情調意象與魅惑之中。或許這正是前述印度報導文章擔憂的地方。
底下這位網友分享的本片觀後心得,剛好提供了一個具體的例子:
孟買那段就有一點可惜了
整段除了人們的穿著服飾之外
幾乎看不出是印度
至少也拉個幾頭牛出來……
MI3 上海取景 曬衣竹竿惹爭議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本片的上一集《不可能的任務 3》之中。該片主要場景在中國上海拍攝,最後卻差點遭到大陸禁演。原因是大陸官方認為,片中對「上海瑰麗的城市景觀視而不見」,反而一味呈現落後的一面。例如上海街頭晾曬內衣褲的竹竿、破舊的古老巷弄等。
偏偏當初製作單位看中的卻正是這些典型的上海弄堂景觀;而竹竿上的舊衣物、路邊冒著煙的燒炭爐子,甚至還是道具組特別準備的。最後為了順利在大陸上演,片商只好妥協,剪掉部份爭議畫面後才得以通過審查。
這個事件除了說明東方主義的異國情調想像外,還牽涉到西方如何看待自己與東方他者的關係。《文化地理學》一書稱之為「時間性」形式的對比。西方界定自己為先進的,要創造歷史,改變世界;東方則是被界定為靜滯與永恆。這點從電影充滿科技感及維護世界秩序的劇情,但搭配的卻是古老上海街景,這樣的對比之中,剛好獲得了印證。
肚皮舞的異國情調化
另外附帶一提,西方與東方的關係,除了地方意象的形塑外,還表現在其他方面,例如肚皮舞。
有什麼會比肚皮舞要來得更具異國情調?更能滿足西方白人對東方後宮的迷戀與渴望?於是帝國主義與殖民時期歐洲畫家筆下所描繪的肚皮舞者,總是裸露著上半身;而出現在美國好萊塢電影裏的肚皮舞,也總是成為了帝王 (或酋長) 及其賓客們觀賞的艷舞。
隨著文學作品、畫作、電影的全球化傳播,世人對肚皮舞因此有了這樣即定的刻板印象。甚至連肚皮舞的發源地本身也為了迎合西方觀光客的期待,出現了所謂「自我異國情調化 (auto-exoticism)」的情形。這些現象都是吾人在學習肚皮舞時,必須要了解的,才不致讓自己盲目附和主流社會的價值觀。
沒想到原本只是想藉由電影的娛樂效果來放鬆心情,卻因為片中劇情與近日讀書會即將討論的內容有關,而產生了一些額外的想法,這是在進入電影院前始料未及的。